什么是多酚?简单的定义是结构中至少有两个六碳“酚”环的植物衍生化合物。具体例子包括:

黄酮类化合物
花青素

木脂素
鞣酸
儿茶素
……

多酚为什么对身体有益?通过它们参与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酚环是“共振”结构,这意味着它们所含的电子在整个结构中均匀地离域,形成所谓的π共轭键。

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捐献电子,同时趋于保持稳定。然而,π共轭共振分子具有另一个显着特征,大的连续电子带也吸收光,吸收光谱与π带的纳米宽度成正比,这就是为什么基本上所有多酚也是色素分子,这意味着多酚也能与光发生相互作用。例如,类胡萝卜素(如虾青素和叶黄素)会吸收蓝光并重新发射红光,从而防止蓝光引发的自由基产生。其他多酚则充当光敏剂,在光刺激下产生自由基,这可能会提高抗氧化剂的表达,这种二元性是多酚作用的核心。

许多多酚都是强效抗氧化剂,但其他一些实际上是促氧化物,两种机制均有益。抗氧化剂可防止心脏病、脑损伤、减轻炎症等。

而促氧化物可触发内源性抗应激因子的产生,如抗氧化酶或热休克蛋白
多酚的另一种作用机制是与铁和其他活性游离金属结合。“使用中”的铁不受影响,但游离的未结合铁对细胞的损害很大。

一些研究甚至表明,姜黄素和绿茶儿茶素等多酚的促进寿命的作用实际上源于它们清除线粒体中铁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在饮食中摄取更多的多酚呢?

我听过的最简单的建议是:“吃彩虹”🌈。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多酚家族,具有独特的益处:

类黄酮=黄色
胡萝卜素=红色/橙色
花青素=紫色

尽量每天摄入几种。

“荟萃分析显示,有一致证据表明,增加饮食中多酚的摄入量可将全因死亡风险降低7%”。“在西班牙成年人口中,摄入特定多酚亚群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相关。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了40%”。“日本人的总多酚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以及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呈负相关”。“在高危人群中,与摄入量较低的人相比,多酚摄入量高的人,尤其是二苯乙烯和木脂素摄入量高的人,总体死亡风险降低。”

作者:布赖斯·汉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