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是身体释放的信号,每一种信号都应该被看到并正确解读,这些信号不是“假饿”:
第一种饿是血糖过山车,低血糖的饿,往往发生在脂肪不足的高碳水餐后的两小时左右;往往伴随着对甜食对糖油混合物的渴望;
第二种饿是蛋白质不足型饿,因为饮食中蛋白质比例过低,身体为了满足蛋白质需求不断地释放未满足感和进食信号,胃吃饱了也不想停下;
第三种饿是体内电解质不足,会渴望重口味的食物;
以上三种都是真真切切的生理层面的饿;也可以称之为营养不良型饥饿。
第四种某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会让你眼馋,曾经伴随你度过美好时光的食物会让你感觉重温旧梦的快乐,看饿了或明明不饿也要尝一尝,这个才是心理性的。
解决方案:低碳水饮食、吃够含优质脂肪和蛋白质、电解质(矿物质)丰富的食物,眼馋的适度满足一下自己。
为什么低碳后再也不会嘴馋?甚至没有明显饥饿感了?
前面说过,我们的饿除了实实在在的能量不足的饿,还有4种(3种营养不良型和1种心理型)
高质量的低碳后,基本上这4种比较强烈的饥饿感都消失了,身体也学会了燃烧自己的脂肪来供能(酮体供能的时候,血糖较低但不会有低血糖症状),你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才是正常,否则原始部落的人们动不动饿得两腿发软心慌手抖哪里还能狩猎?
所以低碳后切换到一日两餐轻断食是非常轻松而自然的,有条件还可以一日一餐,但并不是可以忽略能量的补充,能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命力的强弱,不管一日一餐还是二餐三餐,我们要更加尊重身体的信号,轻微的饥饿感、无力、头痛(有时是轻微的闷痛)都在提醒我们需要进餐了,掌握自己的规律,不要让自己饿着。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优势,让自己实现体重自由
最后一次更新于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