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去一直分享一些有关健康的知识,掐指一算,有一年半了。这时期间我通过临窗观察,发现:
很多人真的不知道健康跟养生之间的区别,包括我的很多朋友,他们会跟我说:“你现在玩养生了。”我这些朋友都受过很高的那种高等教育,但在我看来跟文盲也差不多。健康是健康,养生是养生,两回事。健康是在有科学证实前提下对你的建议;养生是给你讲科幻故事,它不需要科学证实(不要跟我争论这件事,我会送你去黑洞)。当然,我一般以善意的方式理解,我这些朋友是想说我关注健康,只是他们不知道词典里有“健康”这个词。至于我微博留言区出现的“养生”的频率,也不少,我有时无法判断你们是不是文盲。
至今还有人认为,养生可以长寿。我现在才开始看社交媒体上的养生号,或者关于养生的信息,基本上扯王八犊子,照着他们说的方式养生,极其容易往生。
我在分享一些健康信息时,重点是告诉你如何预防疾病,如果能让你把去医院的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那我是最高兴的。
但让人能意识到预防疾病这个观念,挺难的。很多人对预防疾病的理解还停留在办公室有个人感冒了,我该如何防止被他传染的层面上。如果跟他说要预防心脏病、痛风,他会起疑心,这些还能预防,你开什么玩笑。
我接触的人当中,几乎没有人有预防疾病的意识,但都有养生意识。没事总能听到他们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更有极端的会说,死就死呗,反正我活够了。
我经常恍惚,觉得不是在跟同一物种打交道。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反省自己:不正常的是我。
很多人觉得,生病可以去看医生,吃点药就能好。这话你可能说对70%,意思就是,有七成的病你真的去看医生就能治好,但有三成你是看不好的。而最恐怖的就是这三成,比如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痴呆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与地球上七成以上的人相伴到永远。而那七成能治好的病,你大概能看出来,都是急症,自然无需你担心。
有病的不都是这些慢性病吗,它折磨你的身体、精神、亲人以及花掉你挣的大部分金钱。
这一年多来,我一直围绕慢性病这个重点来分享一些信息。希望能提醒一些“潜力股”,尽可能提早“退市”。我看到有一些人告诉我,他们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身体状况出现改变,不生病或少生病了,甚至有些人的慢性病得到了改善、好转。
但我知道大部分人做不到,别看你天天刷我文章,有时还跟我互动。我对人性看的还是很透的,多是说归说,做归做。当然,这并不全怪你。
一,从大的角度讲,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跟人的健康状况相矛盾的。比如在文明程度比较低的时期,我命由天不由己,长个疖子就能要命。但同时,人类遵循一种生物本能的自然规律,没有现代文明病。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学发展,人们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身体,很多疾病都找到了成因和治疗方法,人类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是吗?近一百年来,随着商业和资本对医疗行业的绑架,你突然发现,很多疾病找不到成因了,无法治愈了。慢性病越来越多,你不幸中招,医生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你他妈的要终生服药。你从一个患者,变成了终身客户——谁愿意失去客户呢?
我们好像从来没有经历过自然规律和生命科学结合在一起完善人类健康状况的时代。
二,基于第一条,很多人从一懂事开始,就被灌输很多错误的健康观念,尤其在巫医不分的地方,更加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你经常在与医生互动过程中,会逐渐加深这种错误的观念。当有人告诉你正确的观念,你的脑子里的反应是:“雅美蝶,雅美蝶,人家雅美蝶嘛。”我没有夸张,每天我都能从我文章的留言区看到各种口音的“雅美蝶”。更新点知识那么难吗?你不能像蔡澜那样除了吃就是操吧。现在有互联网,你随时可以查阅信息,来证明一些与你过去认知相悖的信息是对还是错——你已经过了小学时老师把你嘴巴掰开把一管鸭食打进你胃里的年纪了,巨婴吗?
三,自律很重要。总体上讲,人的自律性是很差的,这就是人类社会有规则的原因。即使涉及到重要的健康问题,也都不当回事。我以前不是说过吗,我的朋友常跟我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听了就想掀桌子。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命上都不当回事,他还能把什么当回事呢?你可能会说,他可以把事业、家庭、朋友当回事。去你大爷的,这是价值观出问题了。我见过太多平时不可一世的人,查出什么绝症后的那个德行了——面如死灰、如丧考批。早他娘的干嘛去了。
如果你整天刷我微博,知道不少预防疾病的知识,比如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你牢记在心,发誓一定要做到。但你只要见到一份不健康但却是美味佳肴,你设置的坚固城墙会迅速垮塌,完全不堪一击。这一点你都不如小虎队,当年人家还唱过“谁也擦不掉我们许下的诺言”。
在健康层面,自律的反义词是诱惑、懒惰。我自觉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但我见到美食时也会像张信哲一样“有一点动心”,但那一瞬间,我能做到的是:不给自己找借口。我知道借口可以找一万个,找出来的越多,心里越坦然。所以,我一个也不找。以前我跟人吃饭,饭桌上总会有个女生扬言自己最近在减肥戒碳水,最后我发现她们也不比谁吃的少。我想,可能从菜端上来那一刻,她们就开始满世界找借口。
四,99%的人怕体检?我过去就是这样,一直怕体检,怕检查出毛病,尤其是检查出绝症。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去体检。我过去仅有的几次体检是跟上保险有关。从去年开始,我意识到应该主动去体检,至少两三年体检一次。自从我开始对健康方面有了了解,我就不怕体检了。每次体检结果出来你都可以做比对,你的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哪个地方好了,哪个地方不好了,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些问题是不用吃药就可以解决的。
如果你十年内没有做过体检,很多致命的慢性病(癌症都不算最致命的)在体内发展,你一直都不知道。等你知道了,可能面如死灰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脂肪肝到重度的时候你可能都察觉不到,但它是更多慢性病的前兆,其他的还包括痛风、高血压、高血脂……你过去可能会觉得每一种疾病都是孤立的,实际上你的身体不这样想,它从来都是用一些相对简单容易治疗的小毛病来提醒你——你他妈的可能要得好几种病你知道吗?你发现你的同事朋友亲戚大都也有这个毛病,于是你认为你没毛病——傻B从来都喜欢用错误的东西做参照,和尿炕的比有出息。当你不把它当回事,后来它就不把你当回事,故事的结局没有悬念,同归于尽。
所以,体检能让你提早发现很多潜在的问题,可以让你用最简单、最省钱的方式解决掉它。
五,平时多学点医疗健康方面的常识。现在有网络,可以查到很多信息,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可以知道是怎么回事,另一方面可以少被骗。你可能会说,我分不清谁说的是对的。告诉你一个秘诀——躲开小红书、抖音,你能少看到90%的错误信息。学会分析那些说话的人的措辞和语气,他们骗你的语气和帮助你的语气是不一样的,骗你的人措辞特别贴心(问问你妈你爸骗他们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另外,带货的人说的话,一个单立人一个三点水你都不要信。如果你连这些都无法判断,那我真帮不到你了。
六,很多人觉得,现在科学发展迅速、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高,用不着担心健康问题,平时怎么痛快怎么来。我想你可能对“平均寿命”理解有问题,倒退一千年,人类平均寿命确实很低,那主要是夭折率、战争、饥荒、传染病等诸多因素拉低了平均寿命,别忘了,每个时代都有长寿的人。问题的关键是,当你步入中老年,你是希望在健康状态下慢慢走向人生终点,还是在与病魔斗争中耗尽最后一颗子弹然后倒下?你当然希望是前者。这就是长命百岁和床名百岁的区别。
避免床名百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预防疾病的意识。你可能因为总感冒学会了如何预防感冒,同样,你可以用这种意识预防任何一种疾病。在我刚刚尝试去了解健康知识的时候,就很快发现,2型糖尿病是一种特别典型的疾病——现代病、懒惰病、美食病、无知病、贫穷+富贵病……
2型糖尿病是典型的现代病,你别跟我说古代也有(古代才有几个)。它是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变大有直接关系;它跟人的懒惰不爱运动有直接关系;它跟你吃的美食(大多数各地美食都极其不健康)和加工食品有直接关系;它跟你对这个病的形成的机制不了解有关,跟你相信很多养生方式(有很多是非常不健康的)导致代谢出问题有关系;不管你今天贫穷还是富有,你都可能有糖尿病,贫穷——你靠廉价垃圾食品为生,富有,你一样会摄入大量热量和碳水。
另外,有糖尿病的人多是生活习惯饮食方式极度不健康,这种不健康除了有糖尿病,也会有其他慢性病。死亡率排名前列的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慢性肾病、肝病。这些病大都跟代谢综合征问题有关,只是到了某个阶段,疾病会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开始各奔东西,有的去了心脏,有的去了大脑,有的去了肝脏,有的去了血液,并且以花样繁多的疾病方式呈现出来,是不是有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狠狠。
你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有糖尿病的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会发生哪些变化?实操起来,发现很多过去想当然的事都不对了。这样你可设置一个界限,不越雷池半步,你会越来越健康。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