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甜的,可能有病
研究表明:糖具有生物成瘾性(可以跟可卡因相媲美)。你吃的糖越多,你就越想吃糖。你可能没想过,为什么喜欢吃甜食——即使你已经知道糖(碳水)摄入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你总是控制不住要吃糖——这跟你小时候你妈妈惯出你喜欢吃零食的坏毛病不一样。下面可能是你的病因:
1,你可能缺盐。没错,当一个蹩脚医生建议你低钠饮食,长时间身体缺钠,这个无盐的结局就是你想吃糖。目前来看,低钠饮食对身体没任何好处,也不解决高血压问题,原发性高血压基本都跟胰岛素抵抗有关,跟你吃多少盐无关。平时吃足够的盐,你可能就不那么想吃糖了。少吃糖就不容易胰岛素抵抗,没有胰岛素抵抗就不容易高血压,没有高血压你就可以放心吃盐。平时吃足够的盐,你可能就不那么想吃糖了。少吃糖就不容易胰岛素抵抗,没有胰岛素抵抗就不容易高血压,没有高血压你就可以放心吃盐。平时吃足够的盐,你可能就不那么想吃糖了。少吃糖就不容易胰岛素抵抗,没有胰岛素抵抗就不容易高血压,没有高血压你就可以放心吃盐。(我本来想把这段循环话复制一万遍)。
2,夜晚皮质醇升高会让你第二天整天都想着吃糖。导致你夜间皮质醇升高的因素是人造蓝光,如果你睡前两小时不用电脑、不看手机,皮质醇就不容易升高。当然,你是做不到的。
3,你的饮食中可能缺少优质蛋白质和脂肪。过去你可能听某些养生专家或医生建议,少吃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甚至少吃肉。然后他们巴拉巴拉说一堆脂肪和动物蛋白的坏话,你还真信(坏话特别容易听进去)。这意味你碳水和不饱和脂肪会摄入过多,这就是你疲劳的时候特别渴望吃甜食的原因,因为糖能使血糖迅速升高,快速转换成能量,同时刺激多巴胺分泌,快速获得奖励。而蛋白质和脂肪能提供长期能量,而不会像糖一样刺激大脑的奖励中心,这样你喜欢糖胜过蛋白质和脂肪。你的饮食中越缺少优质蛋白质和脂肪,你就越渴望糖,然后变成恶性循环。实际上氨基酸可以生成阻止对糖的渴望的大脑化学物质。蛋白质进入小肠时会促进激素CCK的释放(脂肪也会这样做),CCK 通常会降低我们对碳水化合物的渴望。
4,肠道微生物群失衡。我们的胃肠道中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肠道细菌,大多数细菌是有益的(这意味着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健康),有些是中性的,有些则是有害的,可能导致疾病或不良症状。如果我们的肠道处于菌群失调状态(比如坏细菌挤占好细菌的位置),那么我们可能会更加渴望糖。比如你服用一段抗生素后,会发现特别想吃糖。因为抗生素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尤其是像念珠菌这类坏细菌以糖为食,它们会通过你的肠脑轴传递渴望:“官人我要。”有时并不是你想要吃糖,而是它们想。
5,长期慢性压力。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水平会升高,因此你会想吃糖,你吃一些糖,身体就会释放血清素,让你镇静和放松。这样你就陷入了一个不健康的循环,而实际问题却得不到解决。管理好压力很重要,具体怎么管理好压力,看我之前写的《你丫力大吗?》。有时你并不是情感脆弱,而是你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出了点问题而让你不知所措。
6,睡眠不足会让你想吃糖。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降低食欲控制,增加食欲。具体地说,睡眠不足会导致刺激饥饿的激素——生长素释放肽增加,从而导致你吃更多甜食。睡眠不足还会降低抑制食欲的瘦素的水平。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多是胖子。
7,矿物质缺乏。有时候你想吃糖是因为你体内缺少某些矿物质:钙、锌、铬和镁。身体缺少这些矿物质会让你疲劳、没精神,吃糖会让你血糖飙升,暂时缓解疲劳,精神为之一振(其实只是一阵儿),但一样会让你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解决真正的问题。补充一些矿物质很重要。
8,你可能脱水。轻度脱水会让人感觉像饥饿一样,大脑会变得混乱,然后想吃糖。先补充点电解质:钠钾镁钙,也许十分钟后你就不想吃糖了。
以上都是巴甫洛夫手里的小铃铛,而你,可能是那只可怜的、流着口水的小do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