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会导致最大的黑暗。

因为,假若一个人一直处在封闭中,那就意味着,他的心灵一直停留在原始的全能自恋的状态里。

在原始的全能自恋支配下,他的心智会有一个循环:

1)“我”发出任何一个意愿,就会期待在当下的时空中立即、完美得到实现;

2)否则,就会产生全能暴怒;

3)全能暴怒向外表达时,可以被看到,而不能向外表达时,就会向内镇压自己,变成了彻底无助;

4)彻底无助的时候,会把具有破坏欲的死能量投射出去,于是感知为外界有一个迫害性的巨大力量在破坏自己,可称之为被害妄想。

除了婴儿时的吃喝拉撒睡玩,其他任何时候的意愿想得到满足或被积极回应,基本上都不可能立即、马上发生,而且也不可能完美,所以,这就意味着,一个封闭的人,他的内在心灵中不断制造着全能暴怒,这会扎扎实实被人体验为「黑暗」。

当然,全然彻底处在封闭中的人,应该是活不下来。能读到我这段文字的成年人,最多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封闭着。

所以一开始那段文字,可以改成「严重的封闭,会导致严重的黑暗」。

不断体验到的暴怒,是最容易体验到的黑暗。它还会衍生为对自己的破坏,例如自伤乃止自杀冲动。

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黑暗,那就是苛刻,即对自己和他人的苛求。

受全能自恋支配的人,当想建立关系时,必然会对关系有一种渴求:我对你有完美期待,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得完美回应你。

既然标准是完美,那就意味着,根本不可能被满足。

一个女孩约了一位朋友。本来是很普通的约见,但她非常紧张,因为她期待完美,这构成了对自己的苛求。

同时,她也把这份完美期待投射到朋友身上,觉得朋友也会对她有完美期待,这构成了她想象中的对方对自己的苛求。

想象中,这是非常艰难的事,她也真当作大事来对待。然而真见面时,她发现相当顺利,两个人相处也蛮愉悦。

不过,苛刻的细节还是会不断闪现。例如,对方给她准备了一份精心选择的礼物,她先感觉到喜欢,接着出现了较重的内疚——“哎呀,我没有给她准备礼物啊”。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这场约见中,这份苛刻闪现了多次。

但是,尽管有这些苛刻,可她还是扎扎实实体验到,这次会面是基本愉悦的。这意味着,这些关系互动带来的愉悦感,胜过了全能自恋产生的黑暗。

这就是疗愈。

这份苛刻,是全能自恋的循环所产生。这是原始的心理,并且它主要是在想象中。

太多人受它所困,于是选择了封闭——少遭受事情就少遭遇挑战。然而,在封闭中,心灵不会淬炼进化,相反会导致熵增,即内在混乱性的增加。

相反,如果走出封闭,试着去建立一些自己尚能承受、有基本善意的人际关系,这会导致疗愈的真实发生。

因为,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你会发现,这些绝不完美、甚至未必及格的人际交往,仍然会带给你一些满足。

这些真实的被满足感,会触动你,让你体验到,并不是只有完美的东西才能带给你满足。

不过,当心灵处在严重的全能自恋的循环中时,一个人会过于认同自己内在的这份逻辑,这会构成一份屏障,或一份浓雾,让自己看不到真实世界的事情是怎么进行的,而自己所体验到的那些真实关系带来的满足,也很容易被自己蔑视,或被暴怒带来的黑暗所灭掉。

因此,需要认识到自己被全能自恋的循环所支配的心灵状态,逐渐减少这份支配,从而可以更清晰地感知到真实关系带给自己的真实满足。

当越来越能体验这些满足时,一个人会真切体验到,这些普通平凡的满足,其实远胜自己对完美的期待。

现实世界是有疗愈性的,不要总觉得,你的内在心灵世界才是纯净优雅的。